2月26日上午,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,从今年5月1日起,上海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行为。 条例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,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、充电的,由消防救援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责令改正,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;情节严重的,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。
虽然「电动自行车禁止在楼道充电」已立法
但是,要想有效地预防此类现象发生
还得从根源采取措施
01 识别快、稳、准
安装简单,不属于电梯重大改造
与现存的一些“智能识别方案”不同(如:加装摄像头或感应装置),爱佳梯电瓶车进楼监测功能仅靠1套物联网光幕便可轻松实现,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,可精准识别光幕感应的物体,既不需要打孔接线,又能确保良好的乘梯体验。经300人车次实验统计,识别准确率达97%。同时,该功能仅靠爱佳梯物联网光幕便可实现,不算电梯重大改造,安装简单,操作方便。
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回复,加装摄像头AI识别电瓶车装置属于重大修理
02 经多轮算法升级
识别“0”误报,不扰民
该功能已累计进行电瓶车进楼识别过百万次,并据此对AI算法、防误判算法进行了多轮升级,电瓶车识别更加稳定、精准。测试数据显示:电瓶车识别实际误报率0.3%以下,远超其他电瓶车识别方案。
03 智能识别+语音警告
报警时间可自定义设置、可远程取消
当电瓶车进入电梯时,爱佳梯物联网光幕会自动识别电瓶车,发出语音警告“电瓶车禁止入内”,并联动电梯门一直打开,直到电瓶车退出,电梯恢复正常。语音报警可远程取消,同时报警时长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改,最长可设置为5分钟。
04 强行进电梯可识别
精确楼层可派专人劝阻
如果出现电瓶车不听警告强行上楼情况,也不用担心。爱佳梯电瓶车进楼监测功能可通过内部智能传感设备,自动识别电瓶车所在楼层,物业工作人员可据此到现场进行宣导和劝阻。智能识别+人工宣导,有效治理电瓶车楼道充电乱象。
(责任编辑:湖南物业网陈) |